[21件事EP04]在山上走路是需要練習的

 登山前要知道的21件事


第4件事

在山上走路是需要練習的



  登山的本質也包含「運動」,而這個運動就是在山上走路。聽起來很簡單對吧!但是跟跑步一樣,大家都會跑步,可是每個跑步的人都是奧運選手嗎?沒有吧!跑步要跑得快、跑得久,也是有學問的。同樣的,山上走路也是有學問的。

  這一篇,登山前必須要知道的第4件事,我們要講的就是……在山上走路是需要練習的。

  這邊有三個跟爬山走路有關的問題,我們一個一個來看。

  第一個問題,「遇到連續的上坡就沒轍,而且大腿快抽筋,又走得很喘?」

  上坡、下坡、平路,三者之中,上坡是最累的,而移動相同的距離,例如垂直往上一公尺,需要耗費的能量,大約是平移一公尺的33倍。不相信?你自己試試看就知道了,上坡需要心肺提供大量的氧氣,然後用大腿的肌肉力量,把自己往上抬升,連續幾次就很喘很累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最需要體力的上坡,我們可以試著讓身體更多的肌肉一起參與,分攤出力,延後特定的肌肉疲乏的時間。

       上坡的時候,很多人習慣只靠大腿前側出力,也就是正面的股四頭肌出力,而大腿後側和臀部卻出力不足。有這種習慣的人,在上坡的時候,讓特定肌肉一直在工作,也就更快讓大腿前側肌肉疲勞,或者肌肉就抽筋罷工了。因此,我們要盡量讓大腿前側,與後側的肌肉一起工作。

        這邊我們跟您分享一個訣竅,其實您也可以用大腿後側的肌肉來爬坡,只要您記得上坡的時候,稍稍彎曲您的髖關節,把身體微微地前傾,就能讓大腿後側的肌肉幫上忙了。

  要改善上坡產生的疲勞,一方面要訓練心肺能力,一方面也要訓練腿部的肌肉,經過循序漸進的練習,爬坡的能力還是會慢慢變強的。

  第二個問題,「為什麼爬山回家後,常常會鐵腿,尤其是遇很長的下坡?」

  這個問題我得用一個術語來回答。下坡這個動作,就是登山這個運動裡面,比較麻煩的部分,因為它是所謂的「離心收縮」,也就是說我們腿部的肌肉,肌纖維在用力的同時卻又拉長。而「離心收縮」很容易造成肌纖維細微的損傷,導致延遲性肌肉痠痛,也就俗稱的鐵腿。而這件事,是不太能預防,也不太需要治療的,簡單來說唯一的解法就是,多爬山,多鍛鍊,例如慢慢增加下坡的距離,肌肉變強壯以後,就有比較多的肌肉可以一起分擔工作,就比較不會發生鐵腿的狀況。

  第三個問題,「常常有人說爬山很傷膝蓋?」

  這真的是關於登山,最經典的一個問題。膝蓋的這些軟組織,不是用來壓縮受力的彈簧,它是用來跟肌肉搭配,一起去完成動作的。只要你腿部的肌肉是有力的,比方說下坡好了,應該是要用肌肉來做煞車,做緩衝,而膝蓋的軟組織本身,其實並不會被過度擠壓。

  那種爬山會去傷到膝蓋的,很多都是肌肉本身力量不足,卻依舊用跳的,用衝的,或是過度負重,結果衝力不是用肌肉吸收,而變成是膝蓋的軟組織去承受,久而久之,就產生了不能復原的傷害。

  只要您能適當地,建立膝蓋附近,相關肌肉的力量,其實爬山也只算是正常的使用,對膝蓋所產生的影響,,通常身體是可以自行修復的。

  好,大家有沒有發現,雖然只是在山上走路,這麼簡單的事情,其實還是有很多學問,也需要很多練習,甚至是鍛鍊。這就是登山前必須要知道的第4件事。而你,準備好要去山上練習走路了嗎?

 
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