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21件事EP06]真正的山徑跟爬樓梯是不一樣的



登山前要知道的21件事


第6件事


真正的山徑跟爬樓梯是不一樣的


  在第一集,我們提到山上的環境原始又自然。在第二集,我們講到跟路,就是跟隨一連串的人為痕跡。有些朋友心裡面可能會這樣想,山徑,不就是一排階梯嗎?

  事實上,不是喔。

在都市裡,道路是平整的,每一層階梯的表面,都是平整的,甚至高度均等,你抬腳的高度都可以是固定的,不用低頭看,也不用思考。而且現在越來越怕大家摔倒會提告,很多道路或是階梯,都有做防滑的設計。

比較靠近都市的郊山,確實有比較多人工的登山步道,有用紅磚水泥砌成的,有用切割過的大石塊做出來的,有用鋼板鐵板做的,有用木板做的,甚至也有鋁梯直接綁上去的,很多不同種類的階梯。

或者它原本就是可以開車子的路。鋪過柏油的,鋪過水泥的,泥土路但是鋪過碎石子的,或就是怪手輾過去而已,但至少是平坦寬大的泥土路。只是現在這些路沒有車子在開,就變成人在走的步道。

但既然大家去山上,是要看大自然,不是要看水泥,不是要看現代文明的東西,就算是政府編列工程預算,所做出來的人工步道,也會採用很多所謂「仿自然」的元素。比方說現在最流行的木棧道,或者他就是釘一個木板,把泥土擋住,就變成是泥土的階梯。

  但是,那種泥土的階梯,豪雨沖刷一下,泥土就流走了,甚至木板也斷掉沖走了。這種階梯只有剛做好的時候才是平的,一年後,一場颱風豪雨後,就是凹凸不平的,連腳該踩在哪裡都不知道的。

  如果政府沒有編列工程預算,只靠山友開闢和維護的山徑,那就更原始,更接近自然環境原本的樣子了。幾個人走過去,泥土坡面大家都踩在同一個位置,它就產生一個凹下去的「腳點」,或者有些地方大家不踩泥土,都踏在石頭、樹根上面,旁邊的草和灌木會勾到,擋到視線看不清楚,那就用刀子砍一砍,清理一下,這就是一條山徑了。

山徑普遍是不平整,高低起伏大小不一的。再加上台灣潮濕多雨的環境,很多山徑,或是比較少被利用的步道,常常是一層青苔蓋在石頭和樹根上面,又濕又滑。

要安全地通過這些崎嶇或濕滑的路段,最重要的,就是準備一雙合適的鞋子。

例如這兩雙鞋子,我們看看它們鞋底的樣子,它們紋路不同,凸起的顆粒大小也不一樣。鞋底比較平的這雙,是普通的慢跑鞋,適合人工的平整路面,在不平坦的地方,它抓地力比較不好。而另一雙,鞋底紋路多,溝槽和顆粒比較明顯,可以增加和不平地表的抓地力。這種鞋底紋路比較深,有比較好抓地力的鞋子,它是一雙越野跑鞋,是比較適合爬山的鞋子。

但是在濕滑的路面,一雙鞋會不會容易打滑,也跟鞋底的硬度、材料等因素有關,不是只看鞋底的紋路。

再來,很多登山鞋都會做成高筒的形式。高筒的鞋子可以包覆腳踝,它的優點是,可以讓我們不小心扭到腳的時候,比較不會傷得很嚴重。低筒的鞋子,沒有保護腳踝的功能,但是它有比較好的腳踝活動度。要怎麼挑選,主要是看你自己是不是那種容易,一扭到腳就傷勢很嚴重的類型,如果是的話,高筒的,包覆腳踝的鞋子就比較適合你。

登山前必須要知道的第6件事,山徑通常不會像步道一樣,有那麼多人工的輔助設施。真正的山徑,跟爬樓梯是不一樣的。台灣潮濕多雨的環境,也造成路面濕滑。而你,準備好要挑選一雙合適的鞋子去爬山了嗎?
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