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21件事EP10]行進間要補充能量、電解質還有水

登山前要知道的21件事

第10件事

行進間要補充能量、電解質還有水



  沒事就多喝水,這個說法大家都聽過。而平常我們講到吃飯,大概就是早中晚三餐。但是登山不只吃三餐,在行進的過程之中,要持續補充能量還有水,甚至也要補充電解質。

  在第三集,我們有講到登山也是運動。它跟一兩個小時,打一場籃球的那種運動不一樣,登山健行是一個長時間的,通常超過兩小時以上的運動,而這類型的運動是講究補給的。因此,我們得在登山的行進過程中,持續補充食物,讓身體有足夠的能量,可以推動肌肉。

  爬山的人,習慣把這些在登山途中吃的食物,統稱「行動糧」。大家通常會找自己喜歡吃的食物,但挑選熱量較高,不容易壞,重量輕,不要有一堆湯湯水水,方便攜帶,也方便用手拿著吃的。補充食物的方式,則是採取少量多次的原則,例如一小時安排停下來休息一次,順便補充一點行動糧。但是也要避免一次吃太多,吃太飽,讓血液都跑去胃腸幫忙處理消化,走起來反而很沒力。

  甚至如果背包有腰包,或前側口袋的設計,或衣服有適合的口袋,也可以放一些糖果、堅果或巧克力之類的,一邊走一邊吃。但也請大家注意,包裝袋要收好,不要一邊繼續行走,垃圾就掉到地上了。

  有些朋友想說,我爬山就是要燃燒脂肪,所以我路上都不吃,才能減肥。ㄟ,這樣不好喔。

  運動的過程會消耗能量,血糖也會因此降低。在低血糖的情況下還持續運動,大家還記得第三集,我們有談到,爬山走到很累,肌肉疲勞,動作不靈活,血糖低,體能狀況差的時候,注意力下降,進而增加跌倒,或發生意外的可能性。這在日本是有做過研究的。

  所以餓過頭,太疲勞,都沒有食慾的時候,要恢復體力也變得更困難。這對登山安全是很不好的。

  運動的時候,身體會發熱,會流汗,會排出水分和鹽分,而這些鹽分就是所謂電解質。本來我們呼吸,就會失去一些水分,登山的過程,身體又持續地出汗,這種情況下,如果沒有補充水分,就會導致脫水啊、血壓上升啊、疲勞等等的症狀,天氣炎熱的時候,甚至還可能會中暑。所以我們得要適時地補充水分,維持不覺得口渴的程度,這樣可以避免身體脫水,產生不舒服,食慾不振,甚至會影響行進安全的狀況。

  不過,大口喝下很多的清水,反而會稀釋血液裡面的電解質濃度,接著造成肌肉裡面的電解質也不平衡,引起抽筋等等問題。所以補充水分的時候,同時也要注意鹽分的補充,例如搭配喝一些運動飲料,或者喝水之外,也搭配吃鹽糖,或者攝取一些有鹽份的食物,以維持電解質的平衡。這樣也才不會浪費飲水,還製造更多不舒服的感覺。

  這裡我們也跟大家分享自製的電解質補充液的方式,依照以下的比例,1公升的水加上20克的糖與3克的鹽,均勻混和。也可以加一些像是檸檬汁那類的,增添風味。這就是便宜、簡單又有效的電解質補充液。

  這就是登山前必須要知道的第10件事。而你,準備好要帶哪些補充電解質的,還有行動糧,上山邊走邊吃了嗎?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