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21件事EP12]生存的333原則
登山前要知道的21件事
第12件事
生存的333原則,Rules of threes
333原則是在講人要能存活的條件。不能保持核心溫度,失溫的話,大約3小時就out;沒有喝到水,大約3天就out;沒有吃東西,大約3周才會out。
我提醒大家一下,這三件事情是有輕重緩急的,它有點像是三道關卡,必須要先過第一關,3小時內沒有失溫,接著才會談到第二關,3天內要補充飲水,前面兩關都過了,最後才會談到第三關,3周內得要進食。
這個333原則,看起來很簡單,就是三個生存條件。但是套在台灣的山區環境,再加上跟搜救人員的溝通問題,最後會得到很複雜的結論。
首先我們必須記住一個事實,台灣的山區絕大多數地方都是茂密的森林,很難用直升機運送搜救人員進去。所以,如果你在山上遇到麻煩,身邊沒有其他人,要求救,就算你第一時間打電話求救,也有很精確地提供座標位置,但是搜救人員上來到達你身邊,起碼是好幾小時以後的事情。甚至如果你求救的地點很深很遠,搜救人員上來也可能是幾天以後的事情。
所以,第一個3,3小時內不能失溫。這個問題,你不能期待搜救人員可以幫忙,基本上你得自己解決,要自己準備好足夠的保暖衣物。
失溫的問題不一定是發生在一開始的那3小時,但是基本上如果能度過第一個夜晚,天氣也沒有變得太惡劣,第一關就算是過了。
那接下來,生存的關鍵就轉移到第二個關卡,也就是第二個3,3天內要補充飲水。
這個問題其實會比第一關的保暖不失溫更棘手。為什麼呢?有三個原因:第一,衣服其實沒有很重,通常就幾百公克,但是水很重,一公升的水就是一公斤,大家都不想背東西,所以大家都不願意多帶水。
第二,保暖衣物不會被突然不見,但是水喝下肚子,就不見了,它也能從你的皮膚或是呼吸,就蒸散到空氣裏面,或是就變成你不想喝的,自己的尿液。總之,水很不容易回收利用。而如果你過了第一關,接下來每一個3小時你都可以用同一套衣物來保暖。但是你一開始過了第二關,三天內有喝到水,而接下來第二個三天,第三個三天,你卻還是需要更多的水啊!因為水是會被消耗掉的,就算你願意喝自己的尿,它也會越來越少。所以,為什麼在山上遇到狀況等待救援的人,最後往往撐不住都會想要下溪,其實是有生理上的因素在後面推動的,需要喝水,那個意念其實是很難抗拒的。
所以這就產生第三個棘手的點,第一關等待救援的人要自己應付,跟搜救人員沒有關係。但是第二關,等待救援的如果想自己應付,自己跑去找水,那麼搜救的人上來就找不到他了,這個人跑掉了,不在原本報案的地方。
我也順道提一下第三個3,食物的問題好了。其實現況是,在山上走丟了,消防單位最多只會找兩個星期,那麼久都找不到,大家就放棄了。所以最重要的是,學習怎麼讓自己容易被找到,不是要去學習什麼野外求生,在山上找可以吃的東西,那些都是很浪費能量,又沒什麼效果的事情。
後面我們還會更仔細講到相關的問題,而登山前要知道的第12件事,就是要記得333原則。而你,準備好你的保暖衣物,也準備好你的飲水,你也很清楚理解保暖衣物和飲水這兩項,比食物還更重要嗎?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