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21件事EP13]你應該要攜帶足夠的保暖衣物

登山前要知道的21件事

第13件事

你應該要攜帶足夠的保暖衣物



        上一集我們講到了維持生命的333原則,登山前要知道的第13件事,我們要深入一點講,跟第一個3有關的事情,我們要來認識登山該怎麼帶什麼衣服,怎麼做好保暖,不要失溫。

  在第三集,我們有講到登山是個運動,而大家都知道運動會流汗,身體會覺得很熱。在第四集,我們有講到上坡一公尺比走平路一公尺更累,耗費的體能差了33倍。大太陽底下,爬坡當然很熱。確實,爬山走路的時候不能穿太多衣服。

  但是在第七集,我們有講到,山上的氣溫比平地低。而走平路、下坡或是休息的時候,一陣風吹過來,或突然下雨,就會覺得超級冷。白天就已經這樣,晚上更不用說了。

  登山活動中,要準備的衣服,得應付很寬的溫度區間,尤其是高山的溫差真的很大。

  那應該要帶很多套厚薄不同的衣服嗎?

  可是厚的衣服,很占背包空間,又很重。有些朋友可能會想說,我的背包很小,背那麼多沒用的東西幹嘛?賭一把,應該不會那麼倒楣,遇到生存問題吧?

  不好吧!背包小沒關係。登山的人,也不喜歡衣服一大堆,又厚又重。因此,用在登山的衣服,我們會希望它有好的機能,例如說優秀的保暖力、防水透氣、快乾,其次的要求是重量要輕、體積要小,這樣才方便攜帶。其實登山的時候,我們通常採取所謂洋蔥式的穿著,只帶一套衣服,就可以因應不同的溫度。

  什麼是洋蔥式的穿著?就是像洋蔥一樣,可以一層又一層的剝開,根據氣溫高低,熱的時候就穿得少,冷的時候就一層一層穿起來。

  不要嫌保暖的衣服太大太重,你可以採取洋蔥式穿法。爬山不管要不要過夜,還是得要攜帶能度過當日夜晚溫度的保暖衣物,因為那是保命的必需品。夏天最熱的時候,高山的夜晚,氣溫還是只有十幾度,至少得要有一件厚一點的刷毛衣,再搭配雨衣,才能勉強熬過去。更別提其他季節了,到了深秋、冬天或是早春,一定得要帶更保暖的衣服,才能夠去高山。

  很多人如果只走一天的行程,就不會記得要帶足夠到,可以應付晚上溫度的保暖衣物。甚至,天氣也可能會變化,例如隔一天鋒面過境或寒流來了。

  我的建議很簡單,沒有這些保暖衣物,不願意背保暖衣物,就不要去!連這幾百最多就一千多塊錢都不願意花,那就不要去!連保命的東西都不願意背,那就不要去!

  最近有一起山難,是單攻,深秋的高山,因為不小心迷途,又沒有足夠的保暖衣物,結果就失溫,沒有度過第一個夜晚。

  登山前要知道的第13件事,就是保暖,特別是在高山,是相當重要的,輕忽了,有時就變成無法挽回的遺憾。一旦失溫又沒有保暖的裝備,人生就是3小時的倒數計時。

  而你,有在背包裡面,準備好一套完整的洋蔥式穿搭衣物嗎?而且,在假設發生需要緊急避難的情況,足以應付當下夜晚最低溫度嗎?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