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21件事EP17]避免下溪,你要有「保命水」

登山前要知道的21件事

第17件事

避免下溪,你要有「保命水」


  在第12集,我們講過根據333原則,人會擋不住想喝水的意念而想要下溪。但是在上一集,我們提到移動距離和搜索面積是一個平方關係,所以我們希望大家發現自己迷途後,得要停在原地等待救援。不知道有沒有朋友注意到,停留原地這個要求,跟想要下溪找水喝的人性,二者是矛盾的。對,就是因為他太違背人性,所以我們才得要特別提醒這件事。

  在這裡我們先進一步解釋不應該下溪的原因。第一個原因,是在第15集提到過的,溪谷裡面比較可能收不到手機信號。而第二個原因是,以台灣這種很年輕的地形,下溪其實是很危險的一件事。坦白說,很多案例,都是在下溪的過程就摔死了,根本沒機會喝到水。

  這是一張典型的溪谷照片,台灣很多溪谷都是這樣,下到溪谷之前,都會遇到接近垂直的絕壁。真的太垂直的峭壁,連山羊都會摔死。

  所以這一集,我們要講的是登山前要知道的第17件事,迷途後要避免下溪,而我們推薦大家,最好的解決方法,是要多攜帶一些「保命水」。

  沒錯,這一集我們要講的事情,更是完全違背人性。大家都很討厭多背水,因為水很重,一公升就是一公斤。但我們卻建議大家,你應該要多帶一些水,背它上山,卻不喝它,原封不動地又背回家。最多就是到了很確定安全的地方,才可以把它喝掉。

  為什麼要帶這些「保命水」?

  因為,遇上迷途狀況的時候,這些水能夠延長一個人停留在原地的時間,也因此有比較大的機會可以抵擋想要下溪找水喝的慾望,撐到救援人員上來的時候。

  這理由可能會有些人不買單,他說,我會用登山應用APP定位,我不可能迷途。

  好,我不會說這是不是太鐵齒,我再舉出另一個理由。比方說當你受傷不能走,在等待救援的期間,也是需要喝水吧!這樣大家都可以接受吧?

  好,下一個問題是,「保命水」該帶多少?

  這件事沒有標準答案,完全看天氣和個人的揹負能力而定。天氣濕冷,對於飲水的需求就少,天氣很悶很熱,對於飲水的需求就多。能多背一些,就多背一些。但背太多導致走不動,走太慢,那也未必比較安全。總之,全看個人衡量。

  但如果能背負的重量是固定的,我會推薦大家,帶了足夠的保暖衣物之後,盡量把重量分配給飲水,而不是更多的保暖衣物。請記得我們在第12集也提到過,飲水是會消耗掉的,但是保暖衣物卻不會消失。

  登山前要知道的第17件事,就是得盡可能攜帶「保命水」。而你,願意把一大罐水,原封不動地背上去,最後又背回家嗎?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