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21件事EP19]爬山前找到你的「留守人」
登山前要知道的21件事
第19件事
爬山前找到你的「留守人」
很多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科技,其實也只有短短幾十年的歷史。三十年以前,沒有手機,沒有衛星電話,在山區的通訊,只能依靠無線電。如果無線電不通,那也沒有第二個選擇,就只能走到高處,找出電波可以穿透的地方。
那個時代,還有很嚴格的入山管制,通往山上的路口,必定設有一個檢查哨。但它只管這個人有沒有入山證,說明他是不是匪諜,卻沒有在管那個人有沒有發生意外,有沒有活著出來。
因此,那個時代的登山團體,就發展出「留守人」這個制度。每一隻隊伍,去爬山之前,都會先找一個留守人,交代自己要走的路線,也約定出來的時間。萬一過了那個時間,留守人還沒有收到全隊平安下山的通知,他就會幫這支隊伍打電話報案,請求協助。
但是現在,路上監視器這麼多,人人都有手機,為什麼還要有留守人呢?
首先,在第一集我們就講過,山上是個原始的自然環境,很多地方,還是跟以前一樣,是沒有行動通訊的。在第15集我們也講過,深遠一點的山區,溪谷跟山坳地帶,通常還是通訊死角,真的要去這些地方,又很希望保持通訊暢通,那就是得帶一支衛星電話了。但是,衛星電話也有通訊死角,現代科技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,登山還是需要留守人。
大家出門爬山,會跟身邊的親朋好友講嗎?我也聽過有些人,不只是爬山沒有跟人結伴同行,他怎樣都不願意給自己的親朋好友知道。就算家人不喜歡自己去爬山,鬧僵了,不想講這些,至少也可以找個朋友,請他幫忙吧。但有些人就是誰都不講。
這會造成怎樣的問題呢?例如有人在登山的過程,因為心血管方面的問題,突然就倒下,他可能根本來不及自己對外通聯,請求救援。人煙稀少的山區,也沒有幾個路人會發現,如果他在出發前有和家人或朋友,講過自己去爬山的路線,和預訂回來的時間,至少到了約定時間還沒有看到人,還有人可以幫忙去報案協尋。這就是留守人制度,在現代還可以繼續發揮的功能。
2017年五月,一個年輕人獨自一人去爬山,他沒有跟自己的父親說清楚行程,只交代了預計哪一天回來。他在行程的第五天左右打了通電話回家,從此音訊全無。他的父親在六月初,他預訂歸來的時間過了之後,決定報案。而消防局找了非常多山友,大家一起幫忙看這個案子,把資訊拼湊出來,最後他奇蹟式地在入山後一個月之後獲救。他因為墜落失去完整的行動能力,但因為有飲水有保暖,符合333原則的條件,所以才能維持生命。
這個例子就是有留守人知道下山的時間,才能夠在超過約定的時間後,馬上通報。
給留守人的訊息,是越完整越好,包含你要去的路線,攜帶了哪些裝備,最好是一份完整的登山計畫。萬一有意外發生,或是需要搜索的時候,留守人可以提供詳細的資料給警消,讓第一時間的搜救行動,更有效率。
萬一真的有人去爬山,不願意給家人知道,也沒有朋友可以幫忙。至少,可以在網路上找一下登山的留守服務。有留下任何蛛絲馬跡,總是比大海撈針好。
登山前必須要知道的第19件事,就是要找好留守人,把你的登山計畫交給他,並約定好超過什麼時間,還沒有跟他聯繫,他就可以幫你報案。而你,準備好找誰當你的留守人了嗎?
留言
張貼留言